2021年冬月的一個傍晚,一個戴著眼鏡的年輕人在福(州)銀(川)高速陜西旬邑出口處看到矗立的一座大型紅砂巖浮雕,在暮色中熠熠生輝,他特意下車在雕塑前拍照留念。這座長達60米的大型浮雕,是他歷時一年多設計制作的。
他,就是青海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太白山書畫家協會理事,被人稱為寶雞雕塑娃的劉克。作為西安美術學院的高材生,劉克已創作300多件雕塑作品,分別座落于陜西、甘肅、青海、云南等地,以其強烈地視覺沖擊力,成為當地文化景觀。
八歲萌生繪畫夢想
今年35歲的劉克出生在陜西省寶雞市眉縣一個農民家庭。眉縣古稱眉塢,是古周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多次出土西周青銅器而聞名于世。2003年,眉縣楊家村五位農民一次挖出27件青銅器,成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劉克生活在青銅器之鄉,是吸收青銅器藝術的營養長大的。
一個農家娃,怎么會與雕塑藝術結緣?
這還得從一張手抄報說起。
那年劉克八歲,一天,他見同學們把一張張七涂八涂的手抄報貼在教室后面的墻壁上,個個臉上寫著自豪的神情。一急之下,他捉起毛筆在一張紙上也涂鴉半天,貼了上去。老師看到劉克的畫有山有水,構圖合理,大加贊賞。老師說:“小小年紀,就能畫到這個程度,將來是個當畫家的料。”
老師的話講得隨意,但卻像一粒種子撒在了懵懂的孩童心中。從此后,劉克在學校畫,在家中畫,白天畫,夜里畫,常常能用半個月的作業本幾天就用完了。粗識文墨的母親壓根沒見過畫家,只見過在廟宇的大梁上涂鴉、在農家院給箱子柜子上涂鴉的畫匠,畫匠吃香的喝辣的,吃飯得有人用木盤端。在她心目中,畫匠的手已經夠神奇了。母親對劉克說:“只要我兒喜歡干的事,媽砸鍋賣鐵也支持你!”
接受古都雕塑文化洗禮
上中學時,別的同學只背一個書包,劉克脖子上卻多掛了一個畫夾,畫夾是父親從建筑工地揀回來的三合板制作的。暑假寒假別的同學可以盡情玩耍,而他要去十多里外的縣城參加美術培訓班。他從素描學起,速寫、色彩、國畫、書法,他都拼命鉆研,并頻頻獲獎。
家里收入少,劉克把父母省吃儉用給他的錢先交學費,再買素描紙和宣紙。他背著干糧,騎著自行車去縣城,渴了就找自來水龍頭喝幾口。
2006年年氣未消,20歲的劉克信心滿滿南下浙江杭州,要去中國美術學院參加藝術專業考試。春運高峰期一票難求,他緊隨外出的大軍,在火車站排了一整夜隊,總算買到了一張站票。在火車上站了一天一夜,他終于站在了西子湖畔的中國美術學院大門前。
劉克此次的報考志愿是國畫系。此前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備考集訓期間,當絲綢群雕、長安名人雕塑、無數城市景觀雕塑映入劉克眼簾,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覺得,雕塑立體感強,能從多維度塑造物體,刻畫的不僅是一個城市的氣質和靈魂,更是一個民族的文明史,是最經得起時間考驗,最具張力的藝術形式。
最終,他以優異的成績被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錄取,進入夢想中的藝術學府。
偶遇恩師青海展
在西安美術學院的四年間,劉克醉心癡愛的雕塑,理論上刻苦鉆研,實踐上勤奮有加,得到多位德藝雙馨的教授喜愛和悉心指導。期間,他多次到乾陵、茂陵、秦始皇兵馬俑、敦煌等地考察觀摩,領略古人的藝術功力和藝術追求。
大學畢業后,劉克在西安一家雕塑公司參與泥塑放大工作。2012年元月的一天,一位年過八旬、看上去極普通的老者來到雕塑公司,看了劉克的作品后問他愿不愿意去青海……
劉克問老板這個老人是誰。老板說他是大名鼎鼎的雕塑家孫書詠,“能得到孫大師贊賞,是你的福分,一般人他是瞧不上眼的。”
孫書詠先生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是徐悲鴻的得意門生,上世紀五十年代支援大西北熱潮中,生于上海的他響應祖國號召,扎根青海幾十年,時任青海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在青海雕塑界頗有聲望。
幾天后,劉克坐上西行的列車。在青海西寧,他聆聽孫書詠先生教誨,兩年多時間里,參與完成了青海湖雕塑群的設計創作。在玉樹地震三年重建中,他奔赴玉樹考察學習,在先生精心指導下,為康巴風情商業街、玉樹賽馬場等地設計完成系列鑄銅雕塑。特別是由他主持創作的高9米的“彩云騰飛”銅雕作品榮登央視、省市各級媒體和各類藝術雜志,給災后重建的玉樹人民豎起一座永不坍塌的“精神堡壘”。
把藝術的“珍珠”撒滿大地
2014年,劉克響應國家號召返鄉創業,注冊成立了陜西周秦雕塑工程有限公司,他要深植周秦文化沃土,定型自己的藝術創作方向。
十多年來,劉克創作了數百件雕塑作品,有古今人物、民俗風情、山川動物等,它們以不同的形態、風格、材質,或上墻、或騰空、或矗立大地,座落風景區、文化廣場、工廠、居民區、校園和村落。這些攜帶民族文化基因的雕塑作品,如散落的珍珠,發出耀眼的光芒。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牟運道評價:劉克在肥沃的土壤里生長出古樸純厚的藝術語境,骨子里有著民族文化的大格局,他的雕塑作品吸收了青銅器的表現方法,充分體現出雕塑的特質和厚重。他的創作遵循了形式美的法則,又透射出很強的思想靈性,在撲面而來的憨野之氣中飽含一種原始的淳樸氣息。
當下,中華民族復興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古典藝術“制器尚象,澄懷觀道”的傳統需要繼承和發揚,劉克這代年輕雕塑家已開始對傳統雕塑藝術和民族藝術有了廣泛的文化自覺,“民族精神,民族氣派,時代特色,國際視野”是這代年輕雕塑家呈現給時代、人民和民族最好的樣貌。
劉克說:“繪畫點燃了我的藝術夢想,雕塑筑起我的人生夢想,我要用它們來構筑民族夢想。”